SERVICE PHONE
13981222999发布时间:2024-11-21 00:33:50 点击量: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灵遁者:诺贝尔一生最大的贡献可能是设立了诺贝尔奖诺贝尔一生最大的贡献可能是设立了诺贝尔奖。会不会有人仅仅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努力探索生命或者世界呢?一定是有的。有一种效应就叫诺奖效应。莫言获奖后引发莫言热就是一种诺奖效应表现,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轰动效应持续,从莫言作品在网上或实体书店的纷纷售罄,到出版社的再版、加印,再到作品影视改编价格的不断飙升,莫言热的说法可以说毫不夸张;而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从最初的“莫言是谁”到家喻户晓,更是见证了诺贝尔奖的巨大影响力。从这方面讲诺奖的意义就是积极的,也是伟大的,就像朝圣者的山一样。
如果你把人生放在更大的尺度下观看,人的一生短暂的就像一天。如此这般,实在是不愿意平凡无趣的度过,那何不爬珠峰或者研究夸克呢?
研究我们这一生,是否被操控?研究宇宙到底有多大?诺贝尔本人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奖影响会如此之大。中国人获得诺奖的人不多,但只要有获得者,就说明中国人是有才华和创造力的。尤其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获奖,有如神助。头一年发表理论 第二年就获奖。当时风光无限,也为物理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说实话,不知道会说什么。莫言当年说了什么,我竟然也没有观看。好像与我无关似的,似乎本来就与我无关。
我虽然写作,但是在独立写作,从未想过入会。我虽然也学易,但也从未入会。我禁止自己成为圈内人。
我当然也想得诺奖,可是我写出来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品了吗?我发现什么奇异的现象了吗?没有,什么都没有。我的自知之明和我的沉默是一致的。
还有人拒绝领取诺奖,就仿佛在告诉世人,我研究物理不是为了获诺奖,我研究它仅仅是我喜欢研究它。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很丰富,很奇特。我们人也是如此。
我看到有人说,诺奖的评选就不适合中国人,他们的思维倾向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我并不赞同,因为虽然我不了解诺奖的评选机制,但我似乎也想不到哪一个世界级奖项比诺贝尔奖更公平。
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奖项,比如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现在提高到了800万,不比诺奖少。文学方面有矛盾奖。但是相较于诺奖而言,中国的奖项有“论资排辈”的特色,就是说你一定是一个有积累的创造者或者科学家。因为你科学奖项的获得者,基本都在50岁以上了。
民间企业的奖项,规则少一些,比如最近很火的阿里巴巴创立的达摩院奖。达摩院青橙奖是阿里巴巴于2018年设立,由摩院主办,面向对科技进步有关键推动作用的中国青年学者,颁发的公益性奖项。这个奖的获奖者都很年轻,定位就是青年学者奖。前段时间爆红网络的姜萍,在前20名排名清一色的知名大学中,姜萍脱颖而出半岛bandao体育,被大众熟知。最近好像没有消息了,不知道姜萍之后的决赛成绩如何。
其实这个爆红现象,也说明了人们是渴望看到更宽广的平台,让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台。当然诺奖也不是人人可以参与评选的平台,诺奖是你已经做出了贡献,然后也被验证了【文学奖与和平奖除外】,才可能获奖。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00多人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意味着有两百多项物理成果被发现和证明,这值得每一个人骄傲。
爱因斯坦奇迹年是1905年,当时他才26岁。26岁就做出了改变世界认知的理论,尽管此理论受到一些质疑,但不得不说,爱因斯坦是天才。杨振宁,李政道也是天才,之后肯定还有很多天才。“诺奖”是对天才的奖励,那么谁来奖励普通人呢?我的答案是用“天才”奖励普通人,用“天才”鼓励普通人。天才的成果落地于生活,必然会惠及千万百姓,这当然也算是一种“奖励”。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培养考试能手。这么多年了,我们始终跳不出这个怪圈,为什么?
网上有很多人问,假如当年杨振宁没有出国,他会写出“宇称不守恒”的论文吗?会获得诺奖吗?我自己认为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就算能写出来,当时的中国科研环境条件,也不具备验证这一实验的条件。现在中国的科研条件没有问题,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了,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开拓性思维可能还需要有更大胆的突破,才能有遍地开花的效果。
我看到过马斯克在星舰工厂接受采访,你会发现周围的工作人员,穿着随意。这个在我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造火箭,你不得统一着装,防尘,防火什么的吗?但是这种情况,也说明国外的一些制造业工厂,他们的氛围是轻松一点的。你老盯着衣服,老盯着开会的桌子杯子要摆一条线,这个是严谨吗?是,也不是。这种情况久了,其实就是一种束缚行为,官僚主义行为,人们会注意这个,而必然会忽略其他的。而这个“其他的”反而应该是重要的。
今天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诺奖,就是想用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大于知识”,来告诉我们年轻的一代,我们要从精英型人才,转变为创造性人才了,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我相信5年甚至10之内,中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者化学,生物奖的人数,会大大增加,因为新一代年轻人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